昨天上午,记者从市文物局了解到,我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已全面启动,将持续至2016年。
据了解,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首次对可移动文物开展普查。
据介绍,针对不可移动文物,我国分别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和本世纪初(2007~2011)进行过三次全国性普查。与之相比,可移动文物数量更为巨大,文物类型非常丰富,但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体系。
这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包括1949年(含)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各时代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1949年后,由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藏品;列入国家文物局《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目录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等。
“本次普查重在现状调查和文物基本信息登记,即是不是、是什么、有多少、在哪里,并不改变文物权属现状。可依法流通的文物,保障其合法流通的权利。普查将遵循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文物数据严格管理,确保收藏单位的合法权益。”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说。
目前,市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制定了《金华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相关单位将根据统一印制的国有文物收藏调查表内容进行自查,如实填报相关信息。对确定收藏有文物的单位和疑似有文物的单位,将会有普查人员上门开展文物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