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对市区企业主王洋(化名)来说喜忧参半,喜的是,本月19日,央行宣布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忧的是,一笔数百万的银行贷款没有获得批准。
倘若,不能从其他银行获得这数百万元的贷款,这家企业或许很快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因为,企业生产资金捉襟见肘,完全处于缺血状态。“几年前,我日子很好过,银行存款上千万。现在因为和其他企业互保联保,反而欠下数千万的银行贷款。”王洋摇头苦叹。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民企因互保圈资金链断裂已经深陷泥潭,随时可能出现破产的悲剧。互保联保导致的危机在2008年后时有浮现,今年经济大势不佳的背景下,一家企业倒下引发多家企业倒下的多米诺危机悄然浮现。倘若政府、企业不采取有效措施,危机甚于2008年。
“好孩子”被
“坏孩子”拖入泥潭
王洋的企业是一家很有前景的企业,近几年外贸出口形势不错,似乎没有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当王洋计划扩大规模、再上一个台阶的时候,他和他的企业却已在不知不觉间陷入了泥潭。
原来,王洋为其他几位朋友提供了数千万元的银行贷款担保,一时无法收回,导致企业资金短缺,企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今年收到的大量订单因为资金问题无法完成。可是,为什么身处险境,直到几乎停产,王洋才猛然惊觉?
几年前,王洋几位做企业的朋友为王洋提供了贷款担保,由此,在银行这几家企业形成了一个互保联保的圈子。银行分别给几家企业贷款数千万元。拿到贷款,王洋立刻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而另外几家企业则投向了高利贷和房地产。由于地产受到调控、高利贷资金链断裂,这几家企业投入近亿元的资金被套。银行利息需要偿还,企业生产需要资金,这几家企业都陷入了朝不保夕的状态。尽管,表面上这些企业主依然开着豪车,出入高档场所,但是背后是几近枯竭的资金流。之所以还要维持高端消费,其中一人道出秘密:不如此维护高端形象,银行一旦闻风收贷,破产是几秒钟的事情。
王洋苦叹,如果不是参与高利贷,这几家企业都是质地不错的企业,一年都有几百万元的利润,银行都有上千万元的存款。“我是一个专心干实业的人,没想到这些人把钱投向高利贷和地产。我是好孩子被坏孩子害了啊。”
地产困顿套牢实体资金
王洋透露,所谓实体企业放高利贷,其实很多资金最终流向了房地产,不少地产商的资金都来自实体企业从银行套取的资金。之所以能吸引这些资金,靠的就是高额的利息。
一地产开发商也证实了这个说法,他在外地开发一个投资超过10多亿元的商业地产项目,股东有近10个,多数股东之前都做实业,他们的资金除了以各自事业平台的名义从银行获得,更多的资金来自高利贷,向亲戚朋友以高利息融资。他告诉记者,别看地产开发是暴利行业,其实除了土地成本、建筑成本、公关成本外,融资成本非常高。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导致地产困顿,一些高额融资而来的资金被套在其中。
王洋的那几个朋友碰到的就是这样的困局。表面上看,那个地产项目价值10多亿元,但是,由于融资成本很高,最终的利润并不高。加上房地产限购限贷,市场平淡。他们投入的资金对方无法偿还。如果用房子来偿债,他们一时也很难变现。
几周前,记者与一位义乌的企业家李兵(化名)交流,没想到在记者印象中一向稳重的他,居然也在去年和今年因参与给地产商放高利贷而损失了数千万元。这位依旧开着奔驰四处忙碌的商人叹道,前20年积累的财富都付之一炬了。
前年,本报曾经以《蚀本上亿的义乌老板起底民间借贷》为题报道了一个义乌老板以高利贷形式投向房地产的案例。上述案例和个人遭遇表明,不少民间借贷资金已经被深套在近10年疯狂上涨的房地产中。因此,未来房地产的价格波动、形势变化可能引发一波实体企业的倒闭潮。
转型难利润薄
民企剑走偏锋
实体企业为何要将钱投向所谓钱生钱的危险游戏?难道这些智商超群的商人不知道高利贷刀尖舔血的危险?
王洋说,他了解了几位参与高利贷的朋友的心态,他们从事的都是传统产业,经过10多年甚至20多年的打拼,积累了一些财富。但是,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企业告别了高速增长的时代。他们想转型,也有所动作。比如其中一个企业的产品性能甚至超越了国际领先的企业。但是,转型之路依然艰难,利润逐年走低,甚至薄过一张纸,各种大型展览几乎就是一次杀价会,外商渔翁得利,中国企业很受伤。
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这是很多民企老总的普遍心态。转型受困,只有转向投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钱生钱。钱生钱最终的表现形式就是高利贷。“这钱来得太容易,每月账户上就多出几十万元。要知道几十万元可能是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的纯利润。于是越玩越大,最后血本无归。”李兵说。
如何解套互保圈?
由“互保联保”引发的信贷危机已然浮现。去年,杭州市有600家知名民营企业,联名上书向浙江省政府紧急求助,恳请政府帮助它们渡过因银行催贷、抽贷而面临的难关。
有分析人士认为,导致民企不得不走向“互保联保”的路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目前畸形的融资结构:一来银行融资占据比例太大,股市、债券等直接融资体系发展缓慢;二来小额信贷公司管控依然过严,国有银行垄断地位有加固趋势。这两大因素,逼迫民营企业不得不走向借高利贷或者“互保联保”之路。此外,企业缺乏预见性的战略也是一个原因。从企业来说,没能充分预见到原材料和人力成本飞速上涨、出口形势严峻、人民币大幅升值、融资日益艰难、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宏观面因素变动的影响,从而不能未雨绸缪进行收缩,当然是陷入困境的一个直接原因。但是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着漏洞,地方政府为把企业做大而推波助澜的行为,也是一个深层次原因。
市区一银行人士分析认为,从互保贷款的发展轨迹看,有效抵押物不足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长期瓶颈。为此,银行创新推出互保、联保贷款,在经济上升期的确能提升中小微企业银行融资能力。然而,在经济下行期,过去的“保险链”变成了“导火索”。但这并不是互保链本身的错,更不应因噎废食,将该模式全盘否定。理智的办法是改进完善互保链贷款,拧紧互保链的“链接扣”。实践证明,只要政府、金融、企业多方合作用力,完全可以走出规避互保链风险的新路。
他建议,政府牵头成立 “互助成长基金”,企业会员以交纳保证金承担有限责任,可有效避免企业互保链风险。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出台了以“会商机制”为核心的指导意见,即互保联保企业出现突发信贷风险苗头时,银行不是简单抽贷,而是充分沟通信息,理性判断企业真实情况,对确需继续注资的及时注资,并由债权牵头银行负责资金监管,封闭运作,约定增贷银行具有优先受偿权。
对企业来说,一旦陷入互保链困境,也应积极争取支持,主动自救,尽快从互保链危机中突围出来。要树立重振企业的信心,积极开展企业资产核查,下决心砍掉与主业联系不大的资产,果断进行“资产瘦身”,并设法引进战略投资,实施股权重组。同时,要与银行保持信息对称,力争银行不断贷。倘如此,陷入互保链风险的企业有望能够转危为安。
相关阅读→
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
取消七折利率下限
7月19日,央行宣布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自主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但是,一家小微企业的企业主陈先生却对记者表示,银行下浮贷款利率从来都是“看得见够不着”。分析人士认为,贷款利率下限取消,象征意义重于实际。在信贷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只有大型的央企才能从银行拿到基准利率下浮的贷款,这只是进一步降低了大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不过,长期来看,还是利好小微企业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