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于有意出国旅游、购物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消息。不过,这对义乌一些外贸型企业和商户来说却是不小打击。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近1000个基点,涨幅约1.3%,远超去年全年涨幅。业内人士称,汇率波动已成为出口企业和外贸商户最需要防范的风险之一。
人民币今年约涨1.3%
这段时间,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日用品的小吴,每天到摊位时都会打开电脑,看一看当天的人民币汇率。
“去年一整年都没有今年涨得多。”小吴商铺中的产品,有1/3销往美国,在那积累了不少老客户。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自然成了他平时最关心的资讯之一。
昨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947,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43基点。但在之前,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曾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并屡创汇率改革以来新高。比如就在前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904,无限逼近6.19点。
业内人士称,人民币汇率在3月29日突破前期高点后,中间价即进入一轮升值通道。进入4月,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很快冲破6.20关口。统计显示,与2004年1月中间价相比,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接近30%,而年内累计已升值约1.3%。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全年仅升值154个基点,幅度0.244%。
市场商户不敢接长订单
上半年的小商品外贸出口旺季一般集中在4、5月,一些大客户会把全年的订单全部下完。有些订单可以马上交付,而有些订单却需三五个月后甚至年底才能交货。时间一长,汇率风险随之上升。因此,外贸企业和商户们,对长订单的态度也变得更加谨慎。
“美国推行了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今年可能还会升值。三个月后的订单,我们都会跟客户约好,价格到时重新商议。”在义乌经营饰品生意的李易说,今年人工工资、原材料等各项成本压力大,产品利润本就低,若再因汇率波动而损失利润,单子可能就白接了。所以,这段时间接单时,他都会要求外商或外贸公司预付一定比例的定金,并约好交货即付款。
人民币对美元的快速升值,确实已影响众多出口企业和外贸商户。有数据显示,4月中旬举行的春季广交会各成交订单中,3个月以内的短单占48.6%,3~6个月的中单占35.1%,6个月以上的长单仅占16.3%。
汇率变化,还直接导致企业利润下滑。商务部另一项抽样结果显示,1~4月,77.5%企业在手合同利润明显下滑,6.6%企业表示会影响正常履约,73.4%企业预计今年全年出口利润同比只能持平或者下降。
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
其实,放眼全球,现在不光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人民币对日元、欧元等国际主要货币也在不断升值。主要原因是,不少发达国家实施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业内人士建议,面对汇率波动,外贸出口型企业可尝试使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据悉,目前各银行等金融机构均有针对出口企业而推出的外汇金融工具,尤以远期结汇最为常见。远期结汇是一种可实现套期保值的期货工具,在即期汇价的基础上,企业先与银行签订协议,约定未来某天以约定的价格把外汇卖给银行,换回人民币,从而实现保值。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一趋势短期内扭转可能性不大。海关工作人员介绍,出口型企业应积极开拓非美元市场,尽可能向非美元区出口。比如,出口至俄罗斯,外贸公司或商户可以直接与卢布结算。
另外,如果客户接受,企业或商户与外商洽谈时也可以约定,采用其他汇价独立于美元波动的货币结算。比如,出口到非美元区,一些采购商也愿意用欧元或日元结算;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则可以直接用本币结算。
另外,为规避汇率风险,大家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旦汇率波动达到或超过一定幅度,买卖双方可以重新协商调整产品报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