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高质量打造全省首个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
按:4月2日,卢子跃副省长在省政府办公厅《专报信息》第397期“高起点谋划 高标准遴选 高强度扶持——金华市高质量打造全省首个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上作出批示,要求省经合办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支持办好我省首个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现将有关做法印发各地,供学习交流。
该市以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为契机,在永康市龙山镇规划建设我省首个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全力支持浙商回归创业创新,为浙商抱团回归搭建了良好平台,其经验做法获得了2012年度全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创新奖。该园自去年5月获时任省长夏宝龙重要批示,首期500亩土地指标获省政府特批,同时永康市配套250亩,一期建设用地达750亩。为保证入园项目质量,该市创新入园项目遴选方式,通过严格评选标准和程序,首批10个入园项目从130多个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总投资达30亿元,保证了入园项目的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目前,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整个园区产业规划已报省发改委审批,工业用地价格也基本核定,计划5月份进行招拍挂,6月份正式开工,年底前完成园区道路建设。主要做法是:
一、高起点谋划,保证园区建设质量
(一)高起点谋划园区规划布局。专门制定《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发展规划》,以“构筑大平台、实施大开放、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为方针,围绕永康打造五金名城目标,重点发展先进装备、汽车零配件、新材料三大五金关联产业,构筑“一心、五区”的空间布局架构,强化支撑体系建设,创新开发体制机制,力争建设成为产业高度集聚、功能设施完善、投资环境良好的现代五金高端产业园、永武缙产业集群的先行区、永康工业强市建设的新平台、浙江省浙商回归创业创新的示范区。
(二)高起点谋划园区生态保护。一是注重原生态保护。坚持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根据产业功能分区,因地制宜保留部分原生态地貌作为天然屏障,规划产业功能区的各级公共绿地与绿化景观,设置休闲性较高的街头绿地。二是构建六条生态绿地走廊。严格控制工业厂区与村落的安全距离,以六个村落为核心,建设10米宽的生态防护绿带,形成防御工业环境污染的屏障。三是加强水环境保护。在园区的建设中,将加快完善污水处理厂、金属表面处理中心、截污纳管工程建设,严格实行雨污分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四是严格固体废弃物治理。开展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管理。五是加强大气环境保护。重点控制污染源,推广清洁能源。
(三)高起点谋划入园企业管理。出台了《“永康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入园企业管理办法》,并与入园企业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加强企业入园后的管理,严格依照入园标准,对项目预期的投资强度及容积率、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建筑密度等作详细约定,促进入园企业和落地项目的正常投产和健康运行。入园项目基本建设要求在2年内完工,整个项目在4年内达产。自企业取得临时土地使用证之日起,若2年内不能完成项目基本建设的,没收项目建设保证金;若4年内不能达产,且亩产税收未能达到约定标准的,没收亩产税收保证金,并发限期达产通知书;若5年内仍达不到主要经济指标的,按项目土地出让价格收回土地使用权,房屋及地上建筑物价值经评估后由政府按评估价格同步收回。建立园区企业“有进有退”机制,对环境、能耗、安全达不到目标的企业立即关停。
二、高标准遴选,保证园区项目质量
(一)高标准设置入园门槛。制定了园区入园企业11项条件、入园项目的10大评分标准并明确了3类优先考虑产业项目。首先要求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申报项目必须是浙商回归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制造环节应具备较大的增值潜力和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投资强度须符合《浙江省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亩产税收高于每亩20万元,容积率大于1.2,符合相关环保要求,万元增加值消耗标准煤少于0.49吨,设备投资须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0%以上,建筑密度在50%以上60%以下,非生产性建筑用地面积不能超过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其次在项目选择上优先考虑高科技、绿色环保产业项目,优先考虑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项目,优先考虑发明专利类项目或中国500强、央企对接项目。
(二)高标准开展项目审核。对照入园标准,对报名入驻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区的130多个项目进行初评,并将初评基本达标的81个项目推荐给经信局、发改局、科技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单位进行项目初审。各部门分别从职能角度对项目和企业背景进行认真分析、仔细核实、严格审查,最后由部门(单位)联合进行评价,筛选出20个浙商回归项目作为推荐入园项目。
(三)高标准实施综合考评。为客观评价入园项目的质量,首次采用专家评审和部门联合打分相结合方式进行综合考评,对20个推荐入园项目进行全面评价。一是专家评审,分值占65%。邀请了省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厅、科技厅、经合办、浙江大学等单位的6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进行评审。评审采取查看资料与现场答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重点对项目的现行性进行评审打分。内容包括是否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项目、企业在行业产业链中的地位、企业的创新能力、项目投资强度、能耗水平、技术先进性、工艺自动化程度、“三废”环保处理能力、社会效益、企业管理水平等。二是部门评审,分值占35%。有招商局、经信局、发改局、科技局、环保局等9个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打分,重点审查企业拥有的专利数,拥有国家级、省级新产品数,以及品牌商标情况、销售利润等。最后综合专家评审和部门评审的情况,计算出入园项目评价总得分。
(四)高标准接受社会监督。园区规划建设和入园项目遴选方法及招商过程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入园企业11项条件和入园项目10大评分标准通过媒体和各地商会公告,并广泛告知所有参与报名的企业。项目最终能否入选还要根据企业运营情况和用地情况的审查结果及项目评价总得分三方面的情况,采用署名推荐的方式进行项目综合评定,经市政府专题会议讨论最终确定,10个拟入园项目名单还要在永康日报等媒体上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对举报查实有入园企业存在工业用地出租、转让或改变生产用途等行为,将取消其入园资格。
三、高强度扶持,保证园区运行质量
(一)高强度配备工作班子。成立由永康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浙商永商回归领导小组,直接负责对永康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建设工作的指导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华北、华东、东北、中南、西南、西北等6个责任片区,分别由相关市领导分片负责,明确15个相关部门职责,建立考核工作机制。确定30名联络员采取“联人、联事、盯项目”的工作方式,重点围绕文化产业、五金制造业、经济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特色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等6大产业领域开展招商。
(二)高强度出台优惠政策。结合永康浙商回归和加快工业强市建设的战略举措,出台实施了《关于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新型化步伐的决定》等政策。其中包括:设立1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省外浙商回归项目库;其中省政府确定的省重大浙商回归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标准;对回归项目所在企业,年税收500万元以上或亩产税收10万元以上的,按税收总额5%的比率奖励企业用于技术改造;对在外高层次人才帮助本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或破解行业发展技术瓶颈,产生显著效益的,给予一次性5—50万元的奖励。
(三)高强度实施配套扶持。一是实施项目建设保证金“缴一贷一”政策。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企业须缴纳项目亩产税收保证金、项目建设保证金和项目投资保证金。明确企业在交纳工业项目保证金后,享受金融配套“缴一贷一”优惠扶持政策,入园企业可以在不设定任何担保的前提下,享受上缴保证金等额的信贷支持,并按基准贷款利率执行。该项措施可直接为入园的10家企业节省2亿元的流动资金。二是实施工业用地绩效奖励办法。以亩产税收作为衡量标准,制定工业用地绩效奖励办法,对企业当年亩产税收达到全市上年度平均亩产税收以上的,按实际缴纳土地使用税应税面积奖励每平方米6元。三是实施三级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及时对城镇土地使用税进行了调整。规定一级土地每平方米年税额12元、二级土地每平方米年税额9元、三级土地每平方年税额6元。通过调节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提高圈地囤地成本,切实提高土地使用,确保土地资源配置趋合理性流转,促进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综合处、永康市经合办<招商局>)
|